首頁 / 問答社區 / Facebook / 如何利用Facebook做節慶行銷?
每到節慶(像雙11、黑五、聖誕、農曆新年)我都想在 Facebook 上做活動,但不知道怎麼規劃能既吸睛又帶來轉換。想了解從活動企劃、內容形式、時間點、到追蹤成效的整套流程,包含有機與付費怎麼搭配、怎樣設計誘因(折扣、贈品、限量)才合理,以及要注意哪些合規或實務細節。
節慶行銷先從「做一個可執行的內容日曆」開始,把節前預熱、節中爆發、節後延伸三階段寫清楚。預熱期重點是種草與期待感:用倒數貼文、幕後花絮、預告短片來引起注意;節中期把優惠、限量、用戶見證放上來,搭配強烈 CTA(例如限時優惠碼、購買連結);節後則做回饋與留存,例如抽獎公布、用戶生成內容(UGC)徵件、以及邀請加入郵件名單。內容形式要多元:短影片(Reels/短片)抓即時流量、輪播貼文展示商品組合、限時動態做互動投票。務必把行動路徑簡化——貼文裡的連結直達購買或登記頁,並在貼文註明優惠期限與庫存,減少用戶猶豫。最後,提前準備好素材與審核流程(文案、視覺、法務)避免節慶期間臨時出錯。
節慶要快速放大效益需要配合付費廣告。先用像素或轉換事件設定好追蹤(購買、加入購物車、提交表單),再把受眾分層:核心受眾(過去購買/高互動用戶)、再行銷受眾(瀏覽但未購買者)、相似受眾(Lookalike)與冷啟動受眾(興趣定向)。素材上做 A/B 測試:同一優惠用不同影片、不同主標或不同封面跑測,找出 CTR 與轉換率最好的組合後再加大投放。出價策略可先用低額測試取得數據(測出最低CPL/CAC),然後以 ROAS 或 CPA 為目標做擴量。別忘了設置清晰的落地頁:手機優化、載入速度快、表單欄位簡短,並用 UTM 做來源拆分以便後續回測。節慶期間監控指標(CTR、CPA、ROAS、庫存量)並快速調整預算或素材。
節慶成功不只是流量,還要創造話題與口碑。可設計社群挑戰或 hashtag 活動,鼓勵粉絲上傳使用心得或節慶開箱(UGC),用抽獎、折扣碼刺激參與;同時找 KOL、微網紅做聯合宣傳或直播帶貨,搭配限時折扣提高轉化率。活動執行務求透明:公布抽獎規則、使用與退款條款,避免爭議。若資源有限,考慮委託專業平台協助從活動策劃、素材製作到投放與數據分析,例如部分服務能在節慶短期內幫你放大觸及與轉化,減輕內部負擔。最後,節後要做完整回顧報告:計算 CPA、LTV、ROAS、以及名單質量,整理成功/失敗的素材與時間窗口,留存為下次節慶優化依據。若你需要外部協助提升數據氛圍和人氣,可藉助平台如 社媒巴士 來加速執行。